... 中國式摔跤 ...

中國式摔跤,即「善撲營」,是清代成立的摔跤機構。「善撲」,顧名思義,是「善於撲擊」的意思。 中國式摔跤有幾千年歷史,技術全面。跤訣云:一力降十會,一巧破千斤。

基本功

一、 身體基本功

善撲營中國式摔跤的基本功可分為以下三大類:

手臂功 包括壓肩、搖臂、旋肘、圈腕和壓指

腰身功 包括下腰、涮腰、長腰和震腰

腿腳功 包括迎面腿、側面腿、裏合腿、擺蓮腿、蹲踢、跪腿、鑽子腳、盤腿、抽腿等等

目的: 鍛鍊強化各關節、韌帶和肌肉,增強各關節、靭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,提高肌肉控制能力和彈性

二、 絆子基本功

包括四步入空、小崴樁、大崴樁、跳崴樁、勾子入空、別子入空、手別入空、老切入、手披、粘身靠、大得合、小得合、提窩腳、上步、撤步、攔踢、裹刀勾、擠裝頂、摟腿抱、抱腿入扛等等 目的:強化手腳配合和身體整體合作,加強靈活性、協調性和平衡感,以免在摔跤時有拖泥帶水的情況出現。

三、 器械基本功

包括大梆子、小梆子、石鎖、麻辮子、推子、沙袋、天砰、地砰、打樁法等

目的:可提升身體不同部位的力量,如指力、腕力、臂力、腰力和腳力,又可配合絆子基本功一起練習,令摔跤時的耐力、跤力和爆發力大大提高。

一、 跤架名稱

跤架即是中國式摔跤中的獨特站立方法,可分為兩大類:高跤架和低跤架,因應不同身材的人使用。對戰時所用的站法則有對架和頂架

二、基本把手形

虎搏手,包括抓手形、拿手形

三、 基本把位手法

包括大領、小袖、直門、偏門、軟門、抓中心帶、後帶、底岔等,俗稱八把手。

四、基本抓拿手法

跤架即是中國式摔跤中的獨特站立方法,可分為兩大類:高跤架和低跤架,因應不同身材的人使用。對戰時所用的站法則有對架和頂架

五、 基本步法

包括上步、撤步、蓋步、背步、敗步、滑步、跟步等

一、摔跤投形 (稱為三面跤),包括:

正面跤 面對面正身使出摔跤技法

背面跤 背脊對正面使出摔跤技法

變面跤 側面或側身轉向使出摔跤技法

二、倒地方向

稱為三向倒地,包括向前翻倒、向側滾倒和向後跌倒

三、 摔跤的方法 (稱為三攻絆),包括

攻擊跤絆 是主要攻擊跤絆。配合各不同入位技法,奪去對方所有攻擊機會,使對方在上綑下絆的情況下被絆倒

反攻跤絆 當攻擊跤沒成絆時或變得被動時,將攻勢破壞和奪勢的技巧

套摔跤絆 當攻擊跤絆失利時,變化技巧,再轉攻的連環跤絆

這三種摔跤類型包括以下三種方法:

(一) 主要以腰身成為跤絆,包括老切子、崩、大崴、跳崴、過橋、鉆扛、靠、憋、躺刀等技法

(二) 主要以手臂成為跤絆,包括揣、掙、披、扠入、手別、手攉、手錯、抱腿、抱腰、等技法

(三) 主要以腿腳成為跤絆,包括勾子、別子、大得合、小得合、耙腳、攔踢、裹刀勾、纏刁、擠裝、摟腿、管腿等技法

當已有一定的摔跤本領,若能拿捏巧妙的入位技法,掌握破門和守門的關鍵時刻,將會事半功倍

摔跤頭法 頂、撞、枕

摔跤肘法 搖、掩、管

摔跤肩法 混元手(雲手)、擰裹手、圈臂手、捯臂手、死胳臂、捅手、扽手、撜手、借手、引手、挽手、扎手、搶手、縛手等

摔跤腳法 刀踢、攔踢、彈踢、釘腳、刮腳、入切腳、盤削、摟腿、管腿、 別腿、勾腿等

摔跤身法 靠身、壓身、挺身、撞身、欺身等

摔跤步法 跳背步、跳插步、三點步、車輪步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