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. 意拳(大成拳) ...

大成拳特點是果斷性強,力道猛而不斷

站樁

樁功是意拳的根本。站樁,意即好像一棵樹般,表面上是靜止,實際樹幹內部不停運作,將光合作用產生的養份輸送到整棵樹中,讓樹粗壯,綠葉扶疏。站樁亦一樣,表面上靜態,實際上呼吸空氣時,意念運轉,促進新陳代謝,血液健康地循環運行,令肌肉放鬆,得到適當休息,骨架隨之健壯,內功亦漸漸培養出來,令身體健康,精神愉悅。站樁原理就如栽種樹苗,樹苗會不斷吸收養份生長,自自然然長出樹根、樹幹、樹枝和樹葉。假如樹幹粗壯,卻沒有強大的樹枝來承托樹葉的重量,樹木將會不堪負荷而折斷。唯有樹的整體,包括樹根、樹幹、樹枝、樹葉同步茂盛成長,才會自然產生支撐力、承托力和槓桿力,穩如磐石,茁壯成長。

一、拳法

可分為五種:崩拳、炮拳、鑽拳、栽拳、橫拳。

二、掌法

可分為五種:撲掌、削掌、塌掌、撩掌、穿掌。

這些拳法與掌法等同於五個座標,即上、下、左、右、中的位置,從不同角度攻擊目標,掌握了座標、目標,不假思索就能使出最果斷手法解決問題。

一、步法

以擦拉步(磨擦步)、三角步、圈弧步為主。步法是製造出活動空間,增加搏擊效能。無論是攻擊或防守,我們都可以利用步法來控制和對手之間的距離,使對方難以捉摸,增加自己的勝算或安全程度。

二、腳法

以釘腳、刀腳、切腳、銼腳、穿襠腳為主。腳法主要用於下盤,所謂「出腳容易、收腳難」,腳踢得高容易給對方機會來攻擊自己,故以高不過臍為目的。下盤腳隱藏性高、攻擊力強、距離短、力量大,像踢足球一樣,可以出腳完成動作後,對方才後知後覺。釘腳如刮地風、鐮刀割腳、踩踏管銼。

一、試力

每個人都擁有「力」,都會運用力去完成不同的動作。試力讓我們清楚分別出力的來源和力的動力方向,從一個動作開始慢慢不斷地反覆練習,令我們感受到動力流動。從靜止空間轉變成活動空間的空間延續。使用不同的力量,如衝力、螺旋力、摩擦力與升降浮沉等等,可達到不同的效果。總結「力由試而得知」。

二、發力

當我們清楚知道如何使用力量來源,發揮出最大效果時,便要捨慢取快,將快變為突發,消除不必要的準備動作,亦即從靜止中激發動作,產生出力量,稱為「爆炸力」。力可分為集中和擴散,相等於單一方向和多方向發揮力量空間。令我們掌握每個勁力的變化和同連接的延續性,感受「炸力無間斷」體悟。

三、試聲

試聲不是亂叫,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,無法宣洩出來時,往往用唱歌、大叫或咒罵等各不同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情緒。試聲是激發練拳者情緒,令人提高搏擊中精神狀態的輔助途徑,而不是威嚇對方。

推手是訓練觸覺反應、力點與力點之間運用,如勾掛力、拉鋸力、挑裹力,將之實踐出來。 若果對方力量大,自己便要保持有利的空間,並在圓、直之間瞭解點、線、面、節的法規與整體運用」。

作實即是搏擊。搏擊時,對戰雙方均有不同的想法和搏擊模式,但雙方都以如何達至最快而有效的搏擊效果為目的,將之前所學所練果斷地使用出來。如孫子兵法中「兵無常陣、水無常態」、「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」,著著先機困敵於內。

一、徒手扙

徒手扙是將之前所學的手法、步法等,加上各種的力學原理使用於棍上。棍不限長短,最重要是充份發揮出於棍身的長度空間。徒手扙特點是棍的兩頭都可以用作打擊點,如手持長棍可槍棍、手持短棍可劈棍等

二、推手桿

推手桿由兩人同時練習,各自手執桿身中央或桿的兩頭。當你的練習對手使力跟你對爭持,需要思考如何將桿上的力奪走,令自己成為使桿的主導。實際上,當你手持武器時,對方都有機會搶奪你的武器,成為他的武器,這時候就可以發揮出推手桿的原理和方法,反之亦然

三、大成刀劍

所謂「拳成利就」。當拳功成,武器是幫手。你們會出奇地問武器會幫甚麼手?答案是成為手的延長,擴充佔有空間。運用各種勁力和方法如:崩刺力、勾掛力、拉鋸力、挑裹力、螺旋力等,在不同環境下使用「以長制短、以短破長」等方法,不限制於形式上。目的只在「勁貫於物、勁出於物」、「物擊透背」